有不少企業(yè)利用云計算獲得了巨大成功,而云計算市場也在持續(xù)迅猛的增長中。然而,和任何一種新技術的采用一樣,也有不少項目只是為了裝門面而已。這些項目的失利當在意料之中,而此類失利原本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以下三種做法是云計算項目必然失利的取敗之道,我們應從中吸取教訓,壁免重蹈覆轍。
第一種做法,選人不當。這是在云計算的開發(fā)、遷移和實施項目中最常見的錯誤做法。由于云計算已被炒作成了“很新潮”的領域,因此在企業(yè)的IT部門中就有些企圖攫取政治利益最大化的人將此當成了提升的捷徑。CIO們必須切記,切莫“任人唯親”,而忽視了他們是否具備為企業(yè)部署云計算的架構和技術才能。
在決定選擇何種技術類型與技術提供商的時候也可能做出錯誤的決策。如今,很多企業(yè)都是受媒體觀點支配的。如果你因此而選擇了所謂普遍流行的東西,而沒有選擇真正適合本企業(yè)實際的東西,你就極有可能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段時間以來,我就糾正過大量的這種錯誤。
第二種做法,事后才考慮安全。就是說,在實施項目時不去考慮安全和法規(guī)遵從,而是在部署了云計算之后才加以考慮。此時要想為了安全而重新設計云部署幾乎已經不可能了,因為各種安全手段或技術的采用(例如加密)必須是與環(huán)境緊密集成的。此類錯誤是新手常犯的。
第三種做法,用云計算去解決不該由云計算解決的業(yè)務問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選擇對于非關鍵業(yè)務來說意義重大的新的應用開發(fā),或者將現(xiàn)有的應用做遷移,而不要用云計算去解決核心業(yè)務。
這里有兩條通向失敗的路徑。一條是選擇了“一出故障就導致業(yè)務中斷”的單一類型應用,將這種應用放在云中,我們就只能祈禱上帝不要出任何差錯。這太懸了。另一條是選擇了誰也不在意的無意義應用,把這種應用放在云中,而希望別人會注意到它。這又太不靠譜了。正確的選擇只能是在這兩個極端之間。